2008年玉米市场行情年终盘点
2009-01-05 2007年是玉米最为风光的一年,从06年开始起玉米逐渐告别了传统的粮食属性而化身为工业原料——制作玉米乙醇。随着07年玉米价格不断走高,引发了有关人士对粮食安全的警备,同时由于食用油、猪肉、玉米等农产品价格价格大幅上涨,cpi指数一路向上,更是引发了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恐惧。07年的火爆行情为08年玉米走势埋下了伏笔,供求关系转变、国际形势的突变、政府的宏观调控等等内外因素最终令08年玉米价格震荡中收低。
我国玉米产量再创新高
从各个方面收集到的信息显示2008/09年度玉米产量再创历史新高,预计产量达到1.54亿吨,较上年度增加700万吨,增幅4.76%。连续5年的丰收。
养殖业低迷饲料需求减弱
今年生猪价格与上一年完全呈现出相反的行情:受养殖周期存栏量大增影响,生猪价格在低迷中震荡,养殖户补栏热情不高,饲料需求有所下降。在下半年爆发的两起食品安全事件一时间更是将养殖业推向了水深火热。三聚氰胺对乳制品业以及蛋鸡养殖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奶农、蛋农一度出现了手中的牛奶鸡蛋无人收购的境地。养殖业的不景气对饲料业的影响在下半年表现得更为突出。饲料一直是我国玉米第一大用途,其对玉米价格影响自然不言而喻。
不过我们注意到国内饲料行业结构正在调整,集团化养殖正在逐步取代散养,例如新希望集团已经涉足养殖业。随着粮食价格的降低、各种养殖补贴的出台,预计2008/09年度,我国饲料需求将有所恢复。
国家政策调控作用明显
今年玉米市场行情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政策因素主导了价格走向。从07年开始粮食价格出现上涨引发cpi上涨后,从08年初开始,一直在进行国储玉米、小麦的拍卖活动。今年的3月、5月、7月以及9月都有国储玉米拍卖。
在新玉米上市后,价格持续走低,伤害了农民的种植热情,鉴于此种情况,相继展开了3次托市收购,总量将达到3000万吨,约占全年产量的20%左右,藉此刺激市场需求。同时也发放了出口配额,以拉动需求。
出口数量同比大幅下降
由于上半年国际粮食价格飞涨,为了保证国内粮食安全,国家决定对粮食出口征收出口关税,以限制出口。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初步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期间,中国共出口了24万吨玉米,比上年同期减少了95%。虽然近日国家将发放500万吨玉米出口配额以拉动需求,然而此时国际玉米价格暴跌,目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12月合约仅300美分/蒲式耳,较前期最高价下跌了超过60%。中国玉米的传统出口市场主要是日本等亚洲国家,目前的国际玉米价格尤其是美国玉米价格,即使加上海运费运到亚洲也要比中国玉米便宜,中国玉米出口已无竞争力。
玉米深加工业低迷
2008年,国内玉米深加工行业由于受到原料价格高涨和国家政策调控的影响,利润大幅缩水,许多大型加工企业开工率明显下降。加上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诸多小型加工企业陆续停产并逐渐退出市场,这直接导致新粮上市后,玉米收购主体减少。
纵观国际市场,国际油价从7月份的147.27美元纪录高位大幅回落,在08年最后一天报收38.40美元/桶,这对玉米乙醇业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南北价格差异增大,农户惜售心理增强
今年玉米价格一大特点就是南北价格差异增大,几次出现北方价格高于南方的现象。对此一些业内人士是这样解释的:这一方面是由于产区政府重视玉米产业发展,深加工企业不断发展扩张,导致产区玉米自产自销量不断上升,外运量随之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受到运输物流乃至小麦替代等多重因素影响。
农户的惜售心理也在不断稀释玉米集中上市的数量。农民与收购商的心理博弈拖延了玉米上市脚步,改变短时内玉米供求关系,成为了分析短时间内玉米价格走向的重要因素。无论是盼涨还是因为远远没有收回种植成本而惜售,毫无疑问的是农民在玉米市场的弱势地位。今年上半年农资价格上涨导致种植成本上涨,令农民苦不堪言,疯狂上涨的国际粮食价格也与他们无关。在东北目前托市收购价格是0.75元/斤,然而在农民的心底里仍然期盼着价格再有一点点提高。然而托市收购也并非完全利好消息:对收购玉米质量要求高、收购地点对一些农民来说不太便利,也令一些农民担忧。不过即将开始的第三次收购将缓解年底集中上市的压力,毕竟,春节是中国传统中最为隆重的一个节日。
展望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将持续,玉米行情的走势在1月份仍未有明显回暖迹象,不过随着养殖业逐步复苏、相关扶植补贴政策的出台,玉米行情将会迎来新一轮触底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