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后市大幅走高动力不足
2009-01-13由于我国政府对小麦实施了最低价收购政策,掌握了主要粮源,加之已公布了200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稳定了农民的抛粮情绪,使得小麦价格在大豆、玉米等农产品期现货价格大幅度下跌的情况下,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小麦现货价格仅仅在收购结束后的很短的时间内随新上市的玉米低走,而后在政府提高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底价后一路高走,并稳定在相对高位;强麦期货则在去年10月初便成功触底,然后开始了低位震荡。目前豆类期货由于外盘开始了炒作南美天气行情,而出现了快速反弹,玉米期货也由于政府大力收储和前期超跌而引发了强劲反抽,唯独强麦期货裹足不前,欲涨还休。我们认为,政府的最低收购价以及拍卖价格稳定了小麦市场的同时,也制约了小麦价格上涨的空间,而小麦供应上的充足,需求的低迷,也使得小麦不具备大幅走高的动力。
一、掌握主要粮源,政策稳定麦价。在主要粮食品种甚至农产品中,似乎没有哪个品种的供需、价格像小麦那样被政府牢牢控制。为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稳定小麦价格,从2006年起,政府开始对小麦开展托市收购,2008年则收购了4000多万吨,将当年产量的近40%收储起来,大大降低了第五年小麦丰产上市对价格的冲击。同时,抬高的收购价格也切切实实成了小麦收购价格的不可逾越的底线。在此政策引导下,在2008年小麦上市后,国内小麦整体价格水平再上台阶。在2008年10月份后,政府两度提高小麦最低收购小麦拍卖底价,又成为国内小麦价格的标尺。而早早公布200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使得市场的买卖双方没有了任何杀跌的动力。政府的一切努力,意图都是呵护小麦价格稳步走高。但政府对小麦的最低价收购等政策,并不是为了控断市场,获取超额利润,其出发点只是稳定价格。当市场进入季节性需求旺季时,政府主动增加了小麦拍卖数量,缓解市场供应压力,使得一路上涨的小麦拍卖价格高位趋稳。在2008年11月份,政府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数量在37万吨左右,在12月底增加到110万吨,在2009年1月7日则增加到150万吨,经过连续增加拍卖数量后,最低价小麦的成交率开始降低,成交价格也12月达到高点后开始略有下滑,满足了市场需求。
二、小麦需求不振,价格难以持续走高。在2007年底2008年初,政府的最低价小麦拍卖数量每周一度达到450万吨,成交数量每周一度达到200万吨,而目前每周拍卖数量仅仅为150 万吨,成交数量不足80万吨。可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国内小麦市场需求和往年同时期相比较为低迷。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小麦的消费量降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肉蛋奶的消费量增加,而对面粉的需求应该呈减少趋势。二是面粉和小麦出口基本停滞。2007年,国际粮食价格暴涨,使得我国的面粉出口利润丰厚,面粉出口数量迅猛增加,据统计,2007年11月中国面粉出口达到11.05万吨同比增长高达213.38%。而今年由于在2007年底政府提高了面粉出口关税和实现配额制管理,面粉出口基本停止。而小麦出口也大幅度下降,据统计,2008年1-11月,我国小麦出口数量为12.6万吨,同比下降94%。三是小麦替代玉米数量大大减少。在前几年由于玉米价格高于小麦价格150元 /吨左右,使得小麦替代玉米作为能量饲料的需求大大增加,替代数量一度在30%左右。但2008年以来,特别是新玉米上市后,玉米价格大幅走低,小麦价格稳步上涨,小麦和玉米价格倒挂的局面一去不返,大部分地区小麦比玉米价格高200-300元/吨,使得小麦替代玉米的饲料消费量大大减少。四是世界经济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经济危机使得我国南方部分出口企业订单减少,部分农民工提前回乡,商品面粉需求数量降低。
三、豆类和玉米期货的上涨后劲不足,对强麦的提振力度有限。最近,国内外豆类在前期破位后不跌反涨,国内玉米受政府强力托市开始反弹,目前看他们的上涨还是暂时的反弹,而不是趋势的逆转。豆类的上涨的主要原因只是对南美天气例行的炒作。世界经济危机不会很快消失,对商品价格的利空影响长期而且持续。原油价格的下跌使得豆类的种植成本下降,同时使得豆油的生物柴油概念再也没有炒作的理由。而目前还看不到2009/2010年世界大豆供应会出现问题。而玉米没有出口的支撑,没有深加工的提价抢购,没有饲料业大大恢复的提振,仅仅依靠政府的收储只可以暂时止住下跌,并不能形成真正的牛市行情。试图通过二者的大幅上涨来带动小麦的想法是指望不住的。
小麦现货市场的持续稳定,使得强麦期货多头的拉升没有更多信心,一度增加的强麦空盘量又回到历史较低水平。虽然以上论述似乎利空重重,但并不意味着强麦将下跌,毕竟政府的托市力量是不容怀疑和低估的。2009年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再度上提,一定会使国内小麦整体水平继续抬高。而目前我国小麦主产区出现的冬季干旱,如果继续恶化,可能会成为多头炒作的题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