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政策对于国内稻米市场的影响
2009-02-07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09年可谓是我国粮食的政策之年,尤其是已经出台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更是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政策对于未来国内稻米行情走势将起到关键性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粮食产量增加,托市效果不明显
在政策利好、全球粮价上涨及天气条件整体理想的推动下,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连续五年丰收,总产量预计10570亿斤,创历史新高。稻谷产量也获得了五连增,产需趋紧状况有所好转。由于当年产量超出预期,市场供应压力屡次超出人们的预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第一次1000万吨稻谷临时收储计划的实施为何没能有效托起稻谷市场的原因。
其二,调控政策频繁出台,有效稳定市场行情
2008年下半年以来,面临国际粮价低迷以及国内秋粮大丰收,为避免“谷贱伤农”,影响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我国政府首次实行秋粮收储计划。2008年10月20日,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下达了第一批中央储备和国家临时存储粮食收购计划1650万吨,其中稻谷1000万吨。同年12月1日又下达了第二批国家临时存储稻谷750万吨。随着第四批 800万吨(其中南方中晚稻500万吨)临时存储粮食收购计划的下达,我国政府在稻谷产区计划收购临时存储稻谷2250万吨,有效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同时有力支撑了稻米市场价格。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出台,有效的稳定了市场,保证供应,避免粮价大涨大落。
其三,最低收购价浮出水面,价格有望稳步走强
按照惯例,国家一般会在年后适时公布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在当前国内稻米供求形势相对宽松、经济发展出现放缓迹象的情况下,最低收购价格的确定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国家发改委2009年1月24日表示,2009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五十公斤90元、92元、95 元,均比去年提高13元,提高幅度分别为16.9%、16.5%和15.9%。政府此次提前公布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并在去年基础上大幅提高收购价格均为稻米市场的发展指明方向。
综上所述,由于目前国家对稻谷市场的掌控力度较强,稻谷价格在后期仍有可能呈稳中略涨之势,这也有利于临时存储稻谷的顺价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