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农:养奶牛越来越难
2009-05-14近日下乡,听到和看到一些养奶牛村里的奶牛在迅速减少,而且倒奶现象在上升,问奶农为什么?回答的大意差不多都是:企业收奶的要求太高了,牛更不好养了。
按理说,企业对奶源质量要求高是好事儿,除了很多好的原因外,仅对奶农来说也有好处,起码能促使他们努力提高饲养水平、改变思想观念等。可让记者没有想到的是,随着对这个问题的深入了解,企业的“严格”似乎有些变味儿了。
变味儿一:日收奶2吨以下的奶站,对交来的奶几乎都说不合格。奶农说,他们(指企业)说不合格也行,给我们一个手续呀,让我们也明白是哪里不合格,一句话就完了,奶也不退给我们。
变味儿二:要求奶农马上进园区集中养牛。奶农说,可这园区在哪里呢?
上面这些养牛户都处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该市是内蒙古较贫困的地区。特别是这些养牛户,他们大多数过去没有养过奶牛。在记者去的两个县区的几个村里,凡是养奶牛的几乎都是散养,牛与人同在一个院子,养殖条件确实很差。但让已经习惯于这样生产和生活的农民一下子“跑步”前进,恐怕这个要求不算是很科学的。
集宁区五家村2007年还有1000多头奶牛,最早养奶牛的阎三说,那大部分都是价值一万七八的进口奶牛。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已经有600多头牛被处理了,许多都被当菜牛杀了。阎三2007年5月办的奶站现在也关门了。为办这个奶站,他投入了十几万元,几乎是他近30年养牛的全部积蓄,办站一年多,没有一点收益不说,现在还欠着村里奶户1万多元的奶款。老阎说,当初办站时,因为企业间的奶源争夺,蒙牛公司特别支持他,一直以来他和企业的关系很好,谁想他们(指蒙牛)说变就变了,一点儿余地都没有。
今年,他不断接到蒙牛的电话,说他交来的牛奶因为不合格,已经被倒掉了20多车(每车约1吨)。牛奶说倒就倒了,任何手续和说法都没有。有的奶户不干了,强烈要求蒙牛给个倒奶的说法,在这样情况下,蒙牛只给退回了一车奶,别的一拖再拖就不了了之了。
这样的情况在该市集宁区的翟家村、陈家村、三岔口、土城子和察哈尔右翼前旗的侯家村和富贵村等都普遍存在。奶农说,有的企业说给他们倒奶的补贴,可至今一分钱也没有见到。
这些村养的奶牛1头1天最低产奶也在三四十斤,高的七八十斤,因为企业不愿意收散户的奶,不少奶农只好每天去城里散卖奶,好的一天能卖四五十斤,大多数只能卖上一二十斤,每斤五六毛钱,比过去交给企业少一半还多。
在乌兰察布市的乳加工企业除了蒙牛外,还有其他一些企业,记者希望能与企业在这方面有所沟通,听听这些企业的意见和经营措施,但都被以种种借口拒绝了。
面对这种情况,当地政府也很无奈,一位官员说,他们只能想办法协调企业来解决,其次就是尽快落实国家对奶农的倒奶补贴政策。
该自治区奶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去年10月开始,国家给内蒙古自治区奶农的1.8亿元补贴已经全部到位,当地政府也很肯定地说全部补贴已经到了奶农的手里,但记者在这两个旗区采访所见到的奶农都说他们没有领到这个补贴。
从国家清理整顿奶站的措施上看,老阎的奶站属于清理整顿的范围,但从内蒙古的现实情况来说,像老阎这样的奶站占70%以上。过去这些奶站是广大奶农主要的卖奶中转站,这些奶站也一直维系着企业与奶农的关系,甚至生存,如今一下子关掉它们又带来了新问题。自治区奶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承认这个现实,尽管他们已经在积极协调企业用托管、监管和租赁的形式来接收这些奶站,但真正做起来困难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