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生产如何度过低潮?
2009-06-2218日,巴彦县丰乐乡养猪大户冯国军出售5头育肥猪,每公斤10元钱的价格再次让他长叹一声:"又是个白玩儿。"
自年初以来,生猪销售价格一路下滑,从1月份的每公斤11元逐步降到目前的9元左右,接近盈亏点。
全省生猪养殖第一县再次陷入养猪低潮期
巴彦县是全省农业大县,具有多年生猪养殖传统,巴彦猪肉名扬全国,并成为全省第一个注册"巴彦猪肉"地理标志的县份。
如今,生猪养殖周期性波动再次震撼巴彦。
据该县畜牧局统计,一季度生猪饲养量 127万头,与去年同比增长5%,比年初下降8%。年初能繁母猪11.5万头,目前能繁母猪11万头,部分养殖户已淘汰母猪0.5万头。规模养殖场或种猪场,仔猪销售价格在170至180元,小型养猪户仔猪销售价格在160元左右,销售价格同比下降60%以上。
商品猪销售价格大幅度下降,从去年同期的商品猪每公斤16.6元,下降到今年同期的9元左右,仔猪每头600元,下降到今年同期160元。育肥猪从去年同期平均盈利每头500元左右,下降到今年年初的80元左右,到现在接近盈亏点。
散户掉头快、大场抗震强,规模户最受伤
冯国军、龙殿封都是丰乐乡富强村养猪大户,两年来他们年平均饲养15头母猪,仔猪基本上自己育肥。
冯国军介绍说,类似他们这样的养殖户,在全村有20多家,是生猪养殖的主力军。但也就是他们这些不上不下的大户,在价格波动中非常被动。
第一,由于养殖规模小,生猪出栏阶段性,有时赶上了高价,但更多时是低价。而不像大型养殖场那样,天天都有出栏猪,甚至可以根据市价对生猪出栏量进行调控。更不能像散养户那样,专门瞄着五月节、八月节、国庆节和春节等生猪高价位进行养殖。
第二,即便是规模不大,但相对投资却不少。冯国军说,他家固定投资要在三四十万元左右,流动资金也要十来万元。猪价好时,收入一方面偿还借款,一方面扩大投入。猪价低时,又必须咬紧牙关维持下去。
第三,由于出栏量小,始终没有解决由养殖户向屠宰加工企业的"直销"问题,大量利润被"二道贩子"截留。
冯国军说,这次生猪价格下降,他们受到的损失比上次大得多,原因是现在的养殖规模比上次大,又正好处在"养养不起、黄黄不起"的节骨眼上,市场风险基本由养猪大户们承担着。
面对这一轮低潮期,冯国军并没有淘汰他的"二元"母猪,而是以抑制母猪发情的方式减少仔猪产量,来延缓并减轻"经济危机"。
农民养猪合作社能否有所作为
生猪生产波动由来以久,根本原因还是产业化程度低而带来的"养殖面积大、单位生产规模小、市场信息不畅"等老问题。
巴彦县畜牧局副局长田彦波认为,巴彦县生猪产业仍处于养殖户、经纪人和加工企业相对分离的状态,经纪人和加工企业从不做赔本买卖,而农民养殖户永远都是"垫背"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出路只有"组织起来"。
5月22日,黑龙江省农民养猪合作社在巴彦县丰乐乡挂牌,理事长是养猪大户曾庆山。这位养了20多年生猪的农民说,巴彦县不解决生猪分散饲养、分散经营问题,农民就永远没有话语权,就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曾庆山介绍,他们的合作社目前有社员 150户,年饲养生猪10万多头。通过合作组织,可以尽可能减少生产和销售中的中间环节,比如集体采购饲料可以享受批发价,集体防疫病可以节约人工医药成本,集体出售生猪可以直销屠宰企业。曾庆山乐观地估算,节省的中间环节就可以使每公斤生猪增值五六角钱。
曾庆山还有更远的打算,就是通过合作社统一生猪品种,打出品牌,然后上屠宰加工企业,开办专营店,这样生猪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利润全部归农民所有,养猪就不怕价格波动了。
“贷、保、防、繁”,政府政策措施力度加大
"贷款、保险、防疫、繁育"向来是生猪生产的软肋,面对生猪市场低潮,巴彦县进一步完善了"四位一体"政策,拨出专项资金用于种源保护贷款,全县300多个养殖户受益。
扶持政策相继出台:村委会用联保方式为养殖户解决贷款。对新建猪舍的养殖户,帮助赊红砖、解决沙石和建设用地等等。县乡两级技术人员包村带户,在饲养、防疫、繁育、治疗等多层面强化服务。
仔猪生产是生猪生产的源头。该县通过落实国家优惠政策等措施,扶强扶壮丰乐、红光、洼兴三个省级种猪场,采取出售种猪和自繁自养相结合的养殖模式,培育供应哈白、杜洛克等世界著名瘦肉型种猪,并设立了13个规模仔猪繁育基地,从源头上保证了生猪的品质和安全性。
今年,该县又提出了"乡建基地、村建小区、屯上大户"的发展战略。按照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小区、进入规模、进入市场循环的"三进三退"原则,实施了"百村千场万户"工程,重点支持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发展,生猪生产向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使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