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蛋鸡市场展望
2009-07-11 迎着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寒风,中国蛋鸡行业即将走过2009年上半年。回望这段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蛋鸡市场正处在一个不断更替的环境中,行业也悄然地发生着一个又一个变化,既有不安,更有欣喜。细细琢磨,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在此将其总结归纳,仅供业界同仁参考。
一、2009年上半年蛋鸡市场行情回顾
(一)鲜蛋市场回顾
2008年9月13日,奶粉中出现三聚氰胺,10月25日,鸡蛋中也检出三聚氰胺,一时间,三聚氰胺成为众矢之的,逐步影响着整个蛋鸡行业。鸡蛋价格大幅度缩水,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2元/公斤的鸡蛋价格,随着国家正确的舆论导向,“三聚氰胺”的阴霾逐渐消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9年1月6日至2009年1月31日,北京等地累计发生8例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再次对鸡蛋行市产生冲击,伴随着冬季的疫病时有报道,部分地区鸡蛋价格长期处于成本线以下,养殖户的积极性受挫严重。我们不难发现,2009年上半年鸡蛋价格呈现一种无规律的变化,春节前鸡蛋价格没有实质性启动,清明节前也是如此,反倒是节后出现了鸡蛋价格大幅度上涨的现象。
影响2009年上半年蛋价并使其呈现无规律变化的主要因素大致可归纳如下:
1. 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
中国经济的中心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地带,也是我国鸡蛋消费的目标市场。经济危机的不断深入,逐步影响到我国的实体行业,造成部分沿海地区企业的农民工失业返乡,消费群体缩小,鸡蛋总体的需求量较往年有了大幅度的缩减。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投资4万亿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但受周边大环境的影响以及政策时滞性的影响,短期内很难触动经济增长的神经,鸡蛋的需求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2. 市场存栏的影响
受疫病、长期养殖亏损造成提前淘汰的影响,我国目前规模以上客户的产蛋鸡存栏较高峰时段下降了10~15%,远远低于高峰时期的存栏。市场存栏的递减,使得市场上鸡蛋的供给受到了一定限制。
3. 心理因素
今年上半年发生的节前节后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将消费的心理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目标市场的蛋商担心囤积鸡蛋造成风险,节前储备蛋品数量不足,致使目标市场在节后一段时间内出现鸡蛋市场真空,鸡蛋价格剧烈变动,随着鸡蛋价格自动调节功能的显现,地区间价格不断缩小,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
(二)父母代雏鸡市场回顾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统计的数据:2008年全国共19家企业从国外引进祖代蛋种鸡36.3万套,2007年引进24.4万套,净增加11.9万套,同比增长48.76%。此外还有峪口禽业、大午、北农大、上海家育等国内祖代蛋鸡存栏约19.3万套,比07年增加6.3万套,同比增长48.46%。截至2009年前21周,全国祖代鸡蛋鸡周平均存栏达到62.72万套,较去年同期的49.26万套增长13.46万套,同比增长27.3%。累计销售父母代雏鸡1189.2万套,较去年同期的1226.14万套减少36.94万套。2009年前21周祖代蛋鸡的周生产效率0.875套/周,2008年同期为1.185套/周,同比祖代蛋鸡的生产效率降低了26.16%,尤其是1月份的生产效率,只达到去年同期一半的水平,供求缺口非常大,导致目前父母代雏鸡销售价格偏低的局面。
(三)商品代雏鸡市场回顾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监测的数据, 2009年前21周全国31家规模以上父母代场家的存栏469.55万套,08年同期为396.81万套,同比增加72.74万套;2009年周均销售商品代雏鸡667.42万只,2008年同期为562.01万只,同比增长105.41万只;2009年和2008年规模以上父母代场家的周生产效率分别为1.421、1.416,基本持平。鉴于2008年度全国父母代雏鸡更新量为2641.34万套,平均销售价格为8.66元,剔除疫病的影响,2008年度父母代雏鸡的高销量高价格预示着目前全国父母代存栏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存栏水平。
二、2009年下半年蛋鸡市场行情预测
1. 鲜蛋市场
受饲料原料格局、劳动力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国内蛋鸡养殖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即养殖密集区逐渐向非养殖密集区转移,部分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中小养殖户逐渐退出蛋鸡养殖领域,以及部分地区过去的跨区域调度逐步向自产自销转移。区域间价格差将逐步缩小,部分地区将形成相对封闭的市场,短期内辽宁、河北、内蒙仍然是鸡蛋的主要调出地,持续时间将取决于京津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形势,目标市场的需求量将决定今后半年的鸡蛋价格走势。
受南方梅雨季节影响,鸡蛋的贮存时间将大幅缩减,预计短期内鸡蛋价格将维持小幅度震荡的局面。随着经济形式的不断好转,且存栏/进鸡量的相对不是很充足(2009年上半年雏鸡销售价格偏低)以及受传统中秋佳节和建国60周年大庆的拉动,后市鸡蛋价格将出现反弹,主要鸡蛋消费市场价格的上涨将拉动传统供蛋地区鸡蛋价格,进而影响到全国的鸡蛋价格走势。
2. 父母代雏鸡销售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公布的祖代鸡国外引种的数据,2009年上半年国外引种量7.39万套,2008年同期为10.37万套,同比减少2.98万套。2009年4月18日,峪口禽业隆重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性能国际领先、适合中国饲养环境的优秀蛋鸡品种“京红1号”和“京粉1号”,峪口禽业必然会扩充自己的祖代鸡群,预计国内的祖代鸡存栏将与上半年同期基本持平。若无大的意外,下半年父母代雏鸡的供给将仍然大于需求,较低价格的销售局面将很难被打破。
3. 商品代雏鸡销售
受2008年疫病流行、饲料原料高价运行、“三聚氰胺”等事件影响,据有关方面统计,养殖密集区的存栏较以往下降20%-30%。虽然2009年饲养商品蛋鸡有很大的盈利空间,但养殖户受资金短缺以及对自身疾病控制能力而产生的恐惧心理作用,中小养殖户大都缩减或取消了引种计划,进鸡欲望比较低迷,预计这种思想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且由于其他父母代场家大都比较看好下半年的雏鸡和鸡蛋市场,预计2009年下半年商品代雏鸡的销售不容乐观。
三、养殖户的应对措施
1.理性选择进雏时间
商场如战场,机会稍纵即逝,一般养殖业全年会出现几个月的盈利时间,鸡群生产又具有周期性,往往鸡蛋价格高的时期也是进雏量最大的时期,产品市场竞争将异常激烈。因此,建议广大养殖户根据鸡群周转计划引种,这样既能提高笼位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又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自己不错过盈利机会。
2.选择健康的雏鸡
养殖户购入的雏鸡好与坏,对育雏的效果影响很大,并直接影响养殖效益的高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诸如抗体水平等是不能通过肉眼来辨别的,为提高雏鸡的成活率,以及便于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购雏时必须严把质量关,应挑选质量相对稳定的企业进行购买,切不可贪图便宜购进不健康的雏鸡。
3.加强雏鸡的饲养管理
俗话说:“管理出效益”。饲料质量的好坏、饮水的卫生程度、光照时间的长短、温度的高低、风机系统的作用无不对鸡群的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改善鸡群生活条件,科学养殖,降低环境性疾病发生的概率,最大限度的规避养殖风险,确保鸡群高产稳产。
4.做好防疫工作
峪口禽业总结30年的养殖经验,提出了“4321疾病防控精髓”,即40%的精力做好鸡群免疫;30%的精力做好环境控制;20%的精力做好抗体与微生物检测;10%的精力做好药物的预防和治疗。本着“防重于治”的原则,通过对免疫程序、疫苗选择、免疫操作、免疫人员等环节的控制,重点做好免疫工作,以达到免疫率100%,准确率100%,有效率100%,确保鸡群健康水平,获得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