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厂产能利用率仅四成
2009-07-13日前国家粮食局召集中粮集团等十多家粮食加工企业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国家粮食局官员表态:全国大米加工业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仅为42%。
据一参会人士称,本次会议有三大议题:各地区各企业稻谷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对本地区稻谷加工产业发展的影响;应对危机确保稻谷加工产业有序、健康、协调发展政策措施的建议和意见。
7月8日,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政策,加大扶持国内大米加工龙头企业的力度,内容涉及到财税、金融、水电、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
产能严重过剩
记者获悉,参加会议的企业均来自产粮大省,包括黑龙江、吉林、河南、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8个稻谷主产区。
与会企业普遍反映,目前稻谷加工企业运行压力很大,普遍生存艰难,“稻强米弱”的产销形势使得经营难度大,许多企业微利甚至亏损。
“去年10月份以来,大米价格一路走低,下降幅度高达30%,稻谷的收购价格却上涨了8%,利润空间被挤没了。”南方某省一企业代表向记者诉苦。
据了解,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广东、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民工返乡,这些地区的大米需求总量大幅下降,直接导致了大米价格的下跌。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大米加工业的发展基本上处于无序竞争状态,缺乏引导,盲目发展,导致了产能扩张过快,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难以在短期内摆脱。
知情人士透露,大型稻谷加工企业产能利用率仅仅在60%-70%之间,而与会的国家粮食局官员表示稻谷加工全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仅为42%。
国储政策遭质疑
参会企业把当前遇到的困难,很大程度上归结到了国家的收储制度上。
记者了解到,2008年秋天时稻谷价格跌破1.7元/公斤,国家启动临时收储,最低保护价高出市场价0.2元/公斤。企业反映,国家高于市场价收购稻谷,致使原材料价格被哄抬起来:“国家收储政策一出台就对企业打击非常大。”一参会企业老总抱怨,原料现在都集中在了国家的仓库里,市场上原料紧张,“很多企业都吃不饱。”
“最近稻谷被拍卖到2.2元/公斤,而大米的价格只有3.3元/公斤,农户手中也没有了余粮,大部分企业只能停产了。”黑龙江一企业老总坦言。
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有不同看法,他表示,国家收储不能仅考虑企业的利益,更重要的是维护农民的利益。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研究员马文峰也认为,不能因为考虑企业没利润就不收储了,毕竟国家收储减缓了稻谷价格的剧烈波动,否则稻谷暴跌会严重影响到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我国稻谷产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4,如果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稻谷大幅减产的话,恐怕全球的稻谷贸易量都弥补不上缺口。”马文峰说,国家必须要有一定的储备量,这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更是关系到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马文峰表示,目前大米加工行业的不景气,根源不在国家的收储制度,而在稻谷加工业产能过剩、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绝大部分企业还在一味地拼成本、拼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