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后钾肥自给打破僵局
2009-07-13据悉,中国缺钾耕地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56%,可溶性钾盐资源是我国7种大宗紧缺矿产之一。2008年,中国钾肥实际需求量与国内产量之间的缺口已经达到770万吨。近十几年,我国长期依赖钾肥进口。而近几年的钾肥进口价格开始让中国的农民感到吃惊。
殊不知,农民在花钱购买高价的钾肥的时候,世界上的钾肥企业还继续分享产业给它们带来的高额利润。
进口遭遇垄断
前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王弭力教授指出,国际钾肥市场价格一直坚挺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钾肥对外依存度太高,国外钾肥市场过于垄断造成的。
据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统计,2008年中国钾盐表观消费量为588.2万吨,钾肥为517.2万吨,其中国产钾盐277.5万吨,进口钾盐324.9万吨,出口钾盐14.2万吨。进口钾盐约占国内钾盐表观消费量的55%(2007年为71.8%),即我国钾肥的自给率达到45%。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目前全球已探明钾盐矿储量约170亿吨,其中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四个国家合计储量占全球92.3%,这四个国家钾肥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75%以上。而中国这样的消费大国,探明储量只有区区5亿吨,产量只有世界产量的5%。
其实,纵观全球钾肥市场,三大钾肥进口国中国、巴西、印度所在的东亚、南亚、拉美地区都是钾盐稀缺地区,这三个区域每年的钾肥进口总量已经接近全世界贸易量的70%。自己国家资源紧缺,只有任由别国钾肥寡头摆布。
王弭力认为,青海和新疆两大盐肥生产基地,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每年3月份开工,但是只能生产到11月,就要停产,每年有4个月的时间无产出,这期间造成自然减产约165万吨,加剧了国内钾肥供需矛盾。目前,全国产量上10万吨的钾肥生产企业只有7家。
滨地钾肥一位高层人士表示,由于钾盐资源的地域性,出现垄断不可避免,甚至就连国内的钾肥生产企业将来也会走向垄断。
垄断之下暴利
据了解,2008年,盐湖钾肥实现主营收入40.69亿元,同比增长30.9%;利润总额30亿元,同比增长47.3%。今年一季度,盐湖钾肥实现销售收入17.7亿元,净利润7.07亿元,由于产品售价提升、生产成本相对稳定,盐湖钾肥氯化钾产品销售毛利率不断上升。其实,钾肥企业的高利润早已被钾肥上市公司的股民所认识,2008年下半年,曾有业内人士提出,国家应向垄断钾盐资源生产企业征收“暴利税”,这在当时一度闹得沸沸扬扬。
资源型钾肥企业产生暴利的产品主要是氯化钾。“这些企业生产氯化钾的成本大约是800元/吨左右,按照现在的出厂价2500元/吨计算,一吨氯化钾仍可以净赚1000元以上。”国内某硫酸钾生产企业负责人向南方农村报记者透露。
国内某大型氯化钾生产企业知情人士坦承钾肥生产企业的利润“算比较高了!”他告诉记者,氯化钾的生产工艺比较简单,几个盐池过滤、结晶后就能得到氯化钾。而一些小型钾肥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更低,由于硬件投入少,这些小钾肥厂的生产成本只有200-300元/吨。“早年钾肥出厂价只有1000元/吨,企业仍然是赚钱的!”
该知情人士还透露,国外钾肥生产企业,特别是加拿大、以色列的钾肥生产成本比国内同类企业还要低。“他们的钾盐资源易于开采,露天堆积就能得到!”
十年后有希望
国内钾肥企业的高利润得益于国际市场价格虚高的推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也无可厚非。但是,如今仍然高企的钾肥价格让中国农民不堪重负。据业内人士介绍,今年上半年,国内复合肥销售量锐减20%,钾肥市场更是“有价无市”,交易惨淡。
终结中国钾肥产业在国际上的被动局面,对8亿中国农民来说,意义格外重大。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行业分会前会长魏成广认为,新疆罗布泊120万吨/年硫酸钾项目建成投产将让我国钾肥总产能增至450余万吨,有利于增强我国在世界钾肥市场的话语权。不过,王弭力认为,中国国内的自给率要达到70%,才会有话语权。
据有关人士预计,到2017年,中国的钾肥将实现自给。2019年左右,我国将成为全球钾肥主要出口国。
据了解,继去年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120万吨钾肥生产项目投产后,目前在建和规划中的钾肥项目还有中信国安、四川宏峰、亚泰集团、滨地钾肥等数家公司累计钾肥年产能800万吨。此外,我国目前在老挝投资的4家中国企业中,3家分别为5万吨/年、10万吨/年、12万吨/年的试验工程已开工建设,最终将形成600万吨/年的钾肥产能。这些项目将在10年内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