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气价倒逼 天然气价格改革如箭在弦
2009-11-04作为继去年12月成品油新定价机制改革之后,我国能源领域的第二个重大定价机制改革,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已经成为近期业界关注的焦点。
“据我所知,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完成向三大石油公司的意见征询。对于方案的具体内容我们也不好说,但估计会重点考虑如何平衡成本以及与国际价格接轨。”上述人士说。
“近几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需求已经出现爆发式增长,对海外天然气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一名曾参与国家发改委天然气价格改革调研的专家说,“由于我国并不是一个天然气储量丰富的国家,未来将更多依赖进口,但现在中国在天然气国际谈判中十分艰难,主要就是价格问题。国内目前气价太低,国际上游气价与国内下游气价完全倒挂,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天然气进口。从这个角度来讲,天然气价格改革也是必须进行。”
进口气价压力倒逼
“天然气价格改革的紧迫性最主要就来自进口天然气的价格压力。”申银万国[3.58 -1.38%]化工分析师俞春梅认为。
以西气东输为例,西气东输一线的平均气价为0.71元/立方米,到达上海的门站价格只有1.4元/立方米,终端用户价格为2.5元/立方米。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到中国境内首站霍尔果斯站,气价就可能达到2元,输到中部地区价格在2.5元左右,是目前宁夏长庆天然气价格的两倍以上。
按此计算,再加上管输费,到上海、广东等城市门站价格每立方米至少是3元。如果再加上城市配气费,终端销售价格将远高于西气东输一线供气价格。
“国际天然气贸易的价格远高于国内的价格,市场就会出现老用户使用价格比较低廉的天然气,新用户完全按照国际的价格用气,这样不仅对公司天然气的销售有影响,对用户也不公平。”中石油上述人士说。
事实上,由于进口天然气的涌入,广东地区的天然气价格已率先突破国内价格,实现与国际接轨。
目前广东LNG(液化天然气)项目的气源主要来自于澳大利亚。
2002年,中海油与澳洲能源公司签订25年的“照付不议”购销合同,确定广东LNG项目自2006年起每年向澳方进口370万吨液化天然气,价格最高不超过国际油价25美元时相对应的LNG价格。
“当时签订合同时正处于国际油价低迷期,我们恰好把握到了有利时机,目前国际油价已经翻了几番,获得这样的低价再也不可能。”中海油一位人士说。
然而即使坐拥如此低廉的气源,目前广州的天然气价格仍然达到3.45元/立方米,为全国最高。相比之下,北京的天然气仅为2.25元每立方米,上海天然气在经过涨价后也只达到2.5元每平方米。
对此,深圳燃气集团一位人士对记者解释称,“虽然现在广东引入的澳大利亚LNG成本较低,但由于澳大利亚的气源无法完全满足需求,还需要从别的地方高价进气补充,所以天然气的价格不能只考虑最初到岸价格。”
今年10月18日,来自卡塔尔的第一船LNG抵达深圳。根据中海油与卡塔尔天然气公司此前签署的协议,卡塔尔将在未来25年里每年向广东供应200万吨LNG。这批LNG的到岸价在3元/立方米左右,比澳大利亚LNG的价格高了近80%。
“未来随着中缅、中俄天然气管道的建设,我国进口天然气总量将会大幅增加,如果天然气价格机制不及时改革,相对高位的进口气价与国内的低价之间的差距将给国内天然气运行和销售带来很多问题。”申银万国化工分析师俞春梅认为。
改革方案:成本加权+挂钩国际?
中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总经理黄泽俊表示,“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势在必行,定价必须考虑各种平衡。可能要向一种综合低价的机制来发展,国外天然气已是按国际价格买进,国内天然气价格暂时较低,要在国内气价的基础上加上国外的气价进行一个综合平衡。”
据上述曾参与发改委调研的专家透露,此次天然气价格改革可能采取成本加权平均的定价办法,同时按照热值当量参考可替代能源价格波动,参照对象可能为价格市场化的原油或液化石油气。
成本加权平均的具体操作方式是,在进口气和国产气的管道连接点实行加权平均的到区门站价格,进口气价格和国产气出厂价格根据其供气量和管输路径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管道连接点的综合门站价,而门站销售价格根据不同来源进口气价格和国产气出厂价格、来气点到基准点的管输费和进气量加权平均确定。
上述人士称,今年8月起国家标准《天然气能量的测定》的实施,为天然气计量方式与国际惯例接轨提供了技术支持。
“按热值当量测算,目前我国工业用天然气出厂价仅为原油价格的33%,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天然气与原油比价通常在0.65-0.80之间,我国内天然气价格明显偏低。”能源专家林伯强说。
目前我国城市天然气价格包括出厂价、管输价、城市管网价三部分,出厂价加管输价形成门站价,出厂价和管输价由国家实行指导价,终端由地方政府定价。
事实上,在2005年之前,我国天然气出厂价是国家定价与国家指导价并存,分为“计划内”和“自销气”。由于这种“双轨制”存在巨大价格差异,并由此引发不公平竞争,同时天然气价格偏低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在2005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改革天然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改为统一实行国家指导价,并将天然气出厂价格归并为两档。其中川渝气田、长庆油田、青海油田、新疆各油田的全部天然气及大港、辽河、中原等油田计划内天然气执行一档气价格,除此以外的其他天然气执行二档价格。
根据这一政策,对二档气率先启动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的调整机制。而一档气则暂不随可替代能源价格变化调整。
不过,在此次改革之后,国内天然气价格仍处于偏低的状态。近几年,石油、煤炭等基础能源价格均呈上涨势头,而天然气出厂价格除2007年11月发改委上调工业用气出厂价格400元/千方米以外,一直未做调整。
然而,在国家控制的国内天然气出厂价不变的表象下,由地方政府控制的天然气终端价格已是暗流涌动。自去年底以来,各大城市已经掀起一波天然气涨价潮。
2008年11月,上海城市天然气率先涨价,调整后的天然气价格从此前的每立方米2.1元调整为2.5元。随后,郑州、深圳、南宁、桂林等城市相继提出涨价方案。
“之前能源产品改革也都有‘先提价后改革’的规律,在一些城市相继进行试点试探后,天然气价格改革基本已经要水到渠成。”上述参与调研的专家说。